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
今天,應急管理部公布了一批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遼寧葫蘆島遼寧先達農業科學有限公司“2·11”爆炸事故、內蒙古鄂爾多斯華冶煤焦化有限公司“4·30”火災事故、湖北仙桃藍化有機硅有限公司“8·3”閃爆事故等等。
數據顯示,雖然今年1至11月,全國共發生化工事故127起、死亡157人,同比減少16起、96人,分別下降11.2%、37.9%,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但近年來的典型安全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業安全發展理念不牢、法治意識不強、安全基礎薄弱、本質安全水平不高、安全管理缺失等突出問題,危險化學品重大安全風險防控任務依然艱巨。
化工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化工生產過程復雜,涉及的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發生事故破壞力強,社會影響大。
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4月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防控危險化學品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應急管理部強調,冬季和歲末年初歷來是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的事故高發時段之一,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易對裝置設施運行和人員工作狀態造成不利影響,此外趕工期、搶進度易造成安全管理滑坡、風險疊加。
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單位要扎實推進各項深化整治措施,保持和鞏固良好的安全形勢。要深化硝酸銨等爆炸性;穼m棛z查問題整改,“一企一策”有效化解超量儲存、庫存條件不合規等突出隱患,全面排查油氣儲罐、管線、碼頭等安全隱患,落實冬季防凍、防凝措施,嚴防火災爆炸事故。
要重視搬遷改造涉及的風險,特別是對重點裝置設施要有專門的處置方案,搬遷改造期間落實專人盯守,防止擅自進入、違規生產引發事故。企業職工和社會公眾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發現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及時舉報,共同營造監督共治的氛圍。